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星空认证入口

“苏超”顶流常州:弱即是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苏超”顶流常州:弱即是强

日期:2025-07-22 浏览: 

  7月20日,“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迎来了徐州和常州的“CD之战”。尽管常州队此次比赛以0∶2告负,依旧未能改写“进球荒”,但全场40253名观众“继续战斗”的呐喊声始终响彻云霄,球队奋力拼到最后一秒。

  当晚,常州奥体中心迎来特殊观众——81岁的“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这位曾带领中国男足闯入世界杯的功勋教练表示,常州球员展现的拼搏精神,完美诠释了享受比赛、精诚团结的足球哲学,这正是创造奇迹的基石。

  “苏超梗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赛场上,常州队虽奋力拼杀却未能破门,赛场外,流量与的澎湃洪流,使其成为这场全民体育盛宴中的“最大赢家”,以一场颠覆常规的“城市叙事”赢得了全国瞩目。

  这场“逆袭”绝非偶然。当特等奖“理想L6Pro”新能源汽车、小牛电动自行车等“土特产”在抽奖环节惊艳亮相,全国观众触摸到的是常州“发储送用网”的产业闭环实力,是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的磅礴气魄,是动力电池产业链97%的完整度,是剑指千亿级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的胆识,是坐拥37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的完备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滕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雄厚的产业硬实力铸就了常州人挺直腰杆的从容底气,开放包容的城市生态培育出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城市松弛感。

  他指出,近年来,常州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枝繁叶茂,发展势头强劲。

  这份底气,同样深植于城市的历史血脉中。从季札挂剑“一诺千金”的诚信基因,“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商贸智慧,到近代实业救国浪潮中的机床轰鸣,再到今天制造业涌现的众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常州人骨子里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永不言败”的韧劲,历经时代淬炼,始终熠熠生辉。

  当“苏超”赛场的热情点燃盛夏,场下观众席亦上演现实版惊喜。常州借势赛事热潮,大手笔推出四轮抽奖,特等奖正是一台崭新的理想L6 Pro汽车。

  将价值不菲的新能源汽车作为赛事“土特产”送出,常州展现的不是简单的“豪横”,而是作为“中国新能源之都”的底气。

  走进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制造车间,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余台发那科机器人舞动机械臂,焊花飞溅间精准完成点焊、激光焊、自冲铆接,焊接精度达±0.1毫米,自动化率趋近100%。自2016年落户常州起,理想便坚持自建核心工厂,通过Li-MOS智能制造系统、连山云端预警等数字技术,给予生产线智能驱动与持续迭代的能力。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259亿元,位居新势力榜首,现金储备达1107亿元;5月交付新车超4万辆,同比增长16.7%,累计交付量超130万辆。

  理想汽车制造副总裁、常州基地总负责人李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初选择常州,是因为这里深厚的汽车产业积淀,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为他们的生产提供了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众多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此,能大幅缩短供应链半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响应速度。

  若说整车厂是产业“龙头”,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则决定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也进入了全球技术竞速中。其中,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凭借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了产业突围。

  走进蜂巢能源展厅中,其自主研发的电芯、模组、固态电池、BMS等产品有序放在展架,几乎每一项产品都经历了从0到1的研发历程。尤其是作为战略核心的“蜂行短刀电池”,以6C超快充倍率、195Wh/kg能量密度及超5000次循环寿命,刷新了行业性能天花板——其续航覆盖500—1000km,最快5—10分钟即可充电至80%以上,全球首创的底出式防爆阀与热电分离短刀电池更好地解决了电池热失控难题。

  蜂巢能源发展的背后,是一次次技术路径的“孤勇”选择。蜂巢能源品牌宣传部高级经理荆晓强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彼时,在大容量电芯上,业内普遍押注成熟卷绕工艺时,蜂巢能源认为叠片工艺在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上更具潜力,毅然投入研发。

  2018年,蜂巢能源耗巨资从国外引进金坛工厂首批4GWh产线,价格高,效率也不尽如人意,便决定于2020年开始自主研发叠片技术相关设备,投产后,叠片效率从之前的0.3秒/片升至0.125秒/片,相对应产线成本降低了近三分之二。更为重要的是,设备实现了从进口到国产的转变,将多片叠、热复合专用隔膜等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降本的核心不靠商务谈判压价,而是依托技术突破带动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荆晓强说。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单,蜂巢能源以10.5GWh的装车量跻身全球TOP10,同比增长高达110.1%,成为榜单中唯一实现三位数增长的企业。

  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区域性研发生态支撑。在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正围绕下一代电池技术,聚焦“卡脖子”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关键材料、新型电池、智能制造、失效分析、工艺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一家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充满活力竞争力、高速高效、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研发和产业孵化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苏任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如今,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效应已成磅礴之势,汇聚了江苏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贝特瑞、当升科技、星源材质、科达利等龙头企业,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常州,已成为驱动全球绿色出行转型的关键枢纽。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常州同样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在常州卓骏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骏汽车”)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协作,一个座椅本体迅速发泡、固化、装配成型。最快时,下线秒。

  “从接单到送抵整车厂安装完毕,仅需4小时。”卓骏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杨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在理想汽车、比亚迪等“龙头”带动下,近4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紧密协同,共同托举起常州占全省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与此同时,常州乘势而上,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出台了《常州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从产业、创新、资本和政策层面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系统。2024年,常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不含电池)产值达1997.8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新一轮竞赛中如何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曾指出,要聚焦“1028”产业体系(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扎实推进一链一策一行动计划,不断建强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把常州的产业家底夯得更实。

  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常州正重塑其产业竞争力。作为制造业重镇,常州在通过“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同时,已着手抢占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制高点,展现出城市发展的韧性与远见,成为常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常州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利达”)生产车间,AI分拣精准高效,自动缝制、充绒、封口、绗缝、包装等环节无缝衔接,每一分钟就有一件羽绒服下线。

  “纺织服装是典型传统制造业,但我们通过‘智改数转’彻底改变了生产模式,效益立竿见影。”华利达IE部经理吉雪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企业大规模引入智能装备,部署MES/ERP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柔性生产线,实现了从创意设计、敏捷生产到智慧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新品从设计到投放市场的周期,从过去的50天大幅缩短至最快星空体育网站 星空体育首页15天。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企业内核的变革。华利达联合供应商共同开发了自动拖布、裁剪、充绒、智能吊挂线等核心机器设备,解决了行业痛点;打造行业级应用平台,吸引了700多家上下游企业接入,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协同;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华利达设备部经理李建军提到,如今华利达已步入“2.0模式”,并着手规划“3.0模式”。

  华利达转型的背后,是常州将“智改数转”列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更为难得的是,常州还通过让企业提需求、请专家送服务、由政府来买单,为助力企业扫清“智改数转”的技术障碍。

  当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焕发新生时,常州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在向“智能化、全球化、普惠化”方向加速跃升。在江苏邦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邦邦机器人”)车间,一台台自主研发的智能轮椅整装待发,即将启程运往‌法国、西班牙、沙特、韩国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邦邦机器人运营总监毛燕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邦邦智能轮椅集成了智能网联、辅助感知、自动驾驶、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成功打破了过去高端辅助机器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与此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替代与性能升级,产品单价从初始的6万元级降至万元区间,并成功将目标人群从残疾人群体‌拓展至庞大的银发市场‌,覆盖了广阔的C端家庭场景。

  目前,邦邦机器人重点深耕欧美成熟市场,‌全球合作门店突破4000家‌,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30%‌,其中,2024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220%‌,成为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

  在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常州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也在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54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2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星空体育网站 星空体育首页39家。

  但常州并未止步于此。这座以实业见长的城市,正将目光投向更具前瞻性的未来产业——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的魅力在于其颠覆性的变革力量,它有望将传统化工领域动辄需要10—20年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5年左右‌。然而,由于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周期长,很多地区望而却步。

  2023年国庆前后,位于常州新北区、金坛区、武进区的三大合成生物产业园相继揭牌,瞬间激活产业“一池春水”。同时11月,常州在江苏省内率先发布《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以前瞻视野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目标直指到2027年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在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沈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华大集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积淀深厚,当他们计划构建大规模“研产一体化”平台时,‌常州因其完善的工业基础底蕴、高能级产业链配套体系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协同,成为首选,“这是我们理想的创新转化基地”。

  华大进入常州后,其带动效应迅速显现。作为“链主”企业,华大有效‌牵引区域产业快速集聚‌,并‌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省级合成生物学标准化委员会——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制定,助力我国提升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

  鉴于合成生物产业全球竞争力壁垒需5—10年甚至更长期研发投入,沈玥指出,华大为此确立了清晰的阶段化战略:短期聚焦深化“研产一体化”,驱动生物医药板块高速增长;长期则锚定难度更大但想象空间更为广阔的生物制造领域,通过生物医药收益回哺前瞻研发,以20年左右的战略周期布局。

  蓝图已然绘就,征途是星辰大海。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常州以前瞻性的宏大布局主动拥抱技术革命浪潮,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城市发展血脉,为城市能级的跨越式跃升埋下决定性的种子。

  在“苏超”比赛中,当“东哈·东北街边烧烤”的质朴招牌,与京东、江苏银行等商业巨头的标识并肩挺立时,这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广告牌,瞬间登上热搜,成为常州营商环境的“活招牌”。

  “东哈”老板娘张敬宇是哈尔滨人,丈夫王辉泽来自山西,2023年10月,在经历创业受挫后,他们在常州湖塘镇桥边摆起了烧烤摊,之后又将其扩充成了一家门店。由于创业初期应对经营规定时不免磕绊,当地城管执法者的耐心引导使他们感受到包容与帮扶的温度。张敬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正是这份“常州容得下普通人”的归属感,让他们毫不犹豫签下两块广告板,“当时没想着会有回报,也不知道后来‘苏超’会这么火,纯粹想支持一下常州,感谢给我们普通人可以实现理想的机会”。

  这份个体经营者的赤诚“反哺”背后,是“苏超”招商过程中“不问出身,只查资质”的坚持。招商方严谨却无偏见,只要符合安全资质等基本条件,从餐饮小店到行业巨头均可同肩并列。即使后来“苏超”大火,各大品牌赞助商络绎不绝,依旧恪守契约精神,为这家小店保留位置。

  从无形的契约精神到有形的政务服务,常州不断精耕营商环境的沃土。例如,常州对办理营业执照实行“全市通办通取”,“同城办”提效80%;完成开便利店、开餐饮店、开药店“一件事”改革,“高频准营一件事”提速88%……种种举措,不但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还孕育出活跃的民营经济。

  服务之诚,更在急企业所急。2023年底,卓骏汽车亟须新厂房扩充产能,杨鑫回忆那时“半夜还在筛选地点,焦头烂额”,而当他们向当地政府求助后,迅速得到精准响应,几处优质选址便被发至他们面前,三周内他们就选定了符合需求的二厂厂址,“与核心客户仅一网之隔,政府的帮助是关键”。

  如果说契约精神是基石,政务服务是助推器,那么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则为常州构筑了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磁吸效应”。以武进区为例,其以理想汽车为契机,精准招引上下游关键零部件企业,筹办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成功构建了“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据悉,目前理想汽车在江苏省内144家一级供应商中,常州占32家;L系列车供应链近地化率60%,涵盖36类核心零部件,预计到2026年,理想将有70%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

  为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王剑锋强调,针对大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培育,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要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要素保障,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常州在包容性治理框架下,探索培育优质营商环境的有效机制,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市场氛围。2024年,常州实有经营主体(含分支机构)86.44万户,同比增长2.6%。其中,实有各类企业29.34万户,同比增长4.7%。

  产业有了,营商环境好了,自然吸引并留住了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才。常州视人才为第一资源,持续构建以“龙城英才计划”为引领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支持;对创业人才项目“拨投联动”,最高给予500万元综合资助;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最高可获20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项目人才待遇可达3000万元。同步开展青春留常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为期3年的生活居住“双资助”,非申即享、直达兑付、便捷高效。

  2024年,常州流入外来人口中高中及专科以上学历47.82万人,占比22.01%,较2023年增加8.03万人。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数突破43.5万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当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时,作为“苏超”顶流的常州,正敏锐地抓住赛事契机,系统构建“文化、商业、体育、旅游”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体系,创新推出一系列观赛礼遇与促消费组合拳,将一场球赛的热度,升华为一座城的繁荣,淬炼出刚柔相济的城市气韵。

  7月17日,常州又一次火出圈。有网友在“常州发布”留言,建议比赛当天临时开放单位停车场,得到迅速回应“已经在安排了”。出乎意料的是,这简短回应出自常州市市长周伟本人。7月18日,“常州发布”公布“便民八条”,首条就是开放5000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

  周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苏超’带红了常州,我们想用好流量,把它变成经济的增量。通过‘流量友好’进行城市推介,分享常州的旅游、人文,张开怀抱欢迎全国人民都到常州来。”

  赛事期间,常州推出“56789”跨城礼包,实现“一张球票撬动吃住行游”,推出“看球游城赢大奖”,打响“土特产”品牌,在迪诺水镇等地举办含市集、美食、赛事直播等内容的嘉年华活动,联动夜游、演唱会引爆夜间经济。同时,为外地游客提供公交免费、行李寄存、宠物托管等贴心服务。

  在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咖啡屋、比萨店、露营场地及音乐酒吧点缀于道路两旁,借力“苏超”东风,其在“星星闪闪·村里市集”中巧妙融入了熊猫巡游、看大戏、品夜市美食、“村BA篮球赛”、观“苏超”直播等元素。露天草坪上的啤酒晚风与赛事激情交织,赋予乡村文旅全新的“氛围感”。2024年桂林村接待游客总量约15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3.64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具化为触手可及的富庶。

  在城市另一端,是常州中华恐龙园澎湃不息的欢腾声浪。恐龙之于常州不仅仅是远古生物,更是常州人亲手哺育长大的城市图腾。在“苏超”第五轮常州vs南京赛场,常州中华恐龙园派出“恐龙大军”进场助阵,让常州再度火爆“出圈”。美团旅行数据显示,第五轮赛期,常州恐龙园搜索量同比增长近60%,直接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旅吸引力,打响常州城市特色IP。

  素有“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之誉的青果巷历史街区,在精心修缮的明清建筑群中,传统老字号与现代商业业态在青石板路上和谐共生。随着“苏超”联赛的举办,巷内文创店铺已成为“苏超”元素创意绽放的舞台:限量版球队徽章半小时内售罄,印有“输谁不能输常州”字样的文创折扇成为游客标配。这场体育盛事有效激活了街区消费新动能,文体旅商在这里有机融合。

  常州以“苏超”联赛为纽带,实现了短期流量向长期发展势能的质效转化。这背后,是常州长期以来前瞻性顶层规划和系统性的融合布局。近年来,常州编制实施了《常州市旅游休闲城市发展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成立常州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为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近期常州市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专题研究了《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王剑锋强调,要推动体育与文旅等深度融合,扎实推动常州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

  滕飞指出,常州凭借深厚的制造底蕴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产业发展聚链成群。近年来,又大力推动文商体旅发展,通过赛事经济打造城市活力名片,抓住消费场景创新突破促进商业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发展。一流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常州经济奇迹”的背后是硬产业与软环境“双轮驱动”。下一步,常州更要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朝着国际化智造名城和长三角中轴枢纽迈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